形态描述
额角前端失去,估计体长约为55mm左右。
体较纤细,表面光滑,头胸甲和腹部无明显的龙骨和雕刻,仅在头胸甲背面中央具1条明显的纵脊。
额角呈三棱形,上缘具齿,而左右两侧缘光滑。头胸甲后缘中央刺与额角相似,不同的是上缘齿突不明显,两侧缘齿却十分显著。背甲后侧角圆形。
眼较粗短,角膜略宽于眼柄,呈淡褐色;眼柄的基部窄,向末部趋宽,背面近前缘具1圆锥形疣突。
第1触角柄显著粗壮,第1节基部宽,末部窄,呈倒梯形;第2节短于基节;第3节明显长于第1节或第2节。内、外两鞭显著不同,内鞭细短,长约与头胸甲略等;外
鞭显著长而粗壮,明显大于体长,基部膨胀,上具白色绒毛,内外两鞭问背面具1刺突。第2触角鳞片基部宽,向末部趋窄,长约为宽的
,外缘末部具一粗壮强齿,内缘具毛,鳞片末端圆,第2触角柄短而纤细,约与第1触角柄第2节相齐,第1节很短,基部圆;第2节稍长于第1节;第3节显著长,约与两个基节的和略等,内缘具1列刚毛,约有20根左右。原肢的外缘呈叶片形。
上唇前缘窄,钝尖,后缘宽圆,略呈梨形。大颚比较发达,触须第1节特别短小,第2、3两节细长,其内缘分别各具一排长短差别较大的长刚毛和短刚毛,末节末端约伸至第1触角柄第2节的末部。
第1胸肢内肢小;第2—5胸肢内肢比较粗壮;第6—8胸肢内肢细长,其内缘具簇状稠密的刚毛。掌节简单不分节。指节较细长,内缘具细刺,末部具细长的刺,呈爪状。外肢原肢呈长方形,外缘末角圆形。鞭部近基部1/3显著粗壮,末部2/3明显纤细,由许多小节构成。
腹部第1—5腹节背甲后缘呈齿形,但由前向后逐渐趋小。第1腹节侧甲具2齿,第2—5腹节侧甲具3齿,前齿较钝,后齿较尖。第6腹节侧甲的前、后两齿都较钝,该体节明显比前面腹节纤细,其背面中央具一显著的横沟,前侧缘具一齿,后面具3齿,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。
尾节细长,约为基部宽的4倍,侧缘基半2/5光滑,末部3/5约具8—9个大刺,两大刺之间各具2—11个数目和长短不规则的小刺,末部呈鱼尾形,两侧各形成三角形齿,其间具1列粗短的小刺。
尾肢内肢显著窄,长约与外肢略等;外肢很宽,由基末两节构成,基节较长,外缘光滑,末部具1显著的齿,末节短,周围具毛。
标本采集地 1个尚未发育成熟雄性标本,V567B-Cl。1978年6月6日采自东海东南部海域27°07.0′N、126°41.0′E。水深1950m,底质软泥。
体较纤细,表面光滑,头胸甲和腹部无明显的龙骨和雕刻,仅在头胸甲背面中央具1条明显的纵脊。
额角呈三棱形,上缘具齿,而左右两侧缘光滑。头胸甲后缘中央刺与额角相似,不同的是上缘齿突不明显,两侧缘齿却十分显著。背甲后侧角圆形。
眼较粗短,角膜略宽于眼柄,呈淡褐色;眼柄的基部窄,向末部趋宽,背面近前缘具1圆锥形疣突。
第1触角柄显著粗壮,第1节基部宽,末部窄,呈倒梯形;第2节短于基节;第3节明显长于第1节或第2节。内、外两鞭显著不同,内鞭细短,长约与头胸甲略等;外
鞭显著长而粗壮,明显大于体长,基部膨胀,上具白色绒毛,内外两鞭问背面具1刺突。第2触角鳞片基部宽,向末部趋窄,长约为宽的
,外缘末部具一粗壮强齿,内缘具毛,鳞片末端圆,第2触角柄短而纤细,约与第1触角柄第2节相齐,第1节很短,基部圆;第2节稍长于第1节;第3节显著长,约与两个基节的和略等,内缘具1列刚毛,约有20根左右。原肢的外缘呈叶片形。
上唇前缘窄,钝尖,后缘宽圆,略呈梨形。大颚比较发达,触须第1节特别短小,第2、3两节细长,其内缘分别各具一排长短差别较大的长刚毛和短刚毛,末节末端约伸至第1触角柄第2节的末部。
第1胸肢内肢小;第2—5胸肢内肢比较粗壮;第6—8胸肢内肢细长,其内缘具簇状稠密的刚毛。掌节简单不分节。指节较细长,内缘具细刺,末部具细长的刺,呈爪状。外肢原肢呈长方形,外缘末角圆形。鞭部近基部1/3显著粗壮,末部2/3明显纤细,由许多小节构成。
腹部第1—5腹节背甲后缘呈齿形,但由前向后逐渐趋小。第1腹节侧甲具2齿,第2—5腹节侧甲具3齿,前齿较钝,后齿较尖。第6腹节侧甲的前、后两齿都较钝,该体节明显比前面腹节纤细,其背面中央具一显著的横沟,前侧缘具一齿,后面具3齿,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。
尾节细长,约为基部宽的4倍,侧缘基半2/5光滑,末部3/5约具8—9个大刺,两大刺之间各具2—11个数目和长短不规则的小刺,末部呈鱼尾形,两侧各形成三角形齿,其间具1列粗短的小刺。
尾肢内肢显著窄,长约与外肢略等;外肢很宽,由基末两节构成,基节较长,外缘光滑,末部具1显著的齿,末节短,周围具毛。
标本采集地 1个尚未发育成熟雄性标本,V567B-Cl。1978年6月6日采自东海东南部海域27°07.0′N、126°41.0′E。水深1950m,底质软泥。
国外分布